艺人介绍
![]() 范建康又名范瓒嵘。江苏宜兴人,1968年生于宜兴西望圩村,紫砂高级工艺师,祖辈制壶,家系皆为紫砂陶艺名师,父亲范盘冲,祖父范祖德,曾祖父范占(1884-1956年),又名范福奎。1991进南京艺术学院学习陶瓷紫砂雕塑,后师从著名高级工艺师江建翔。2011年进入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。现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、宜兴紫砂收藏委员会理事。范建康又名范瓒嵘。江苏宜兴人,1968年生于宜兴西望圩村,紫砂高级工艺师,祖辈制壶,家系皆为紫砂陶艺名师,父亲范盘冲,祖父范祖德,曾祖父范占(1884-1956年),又名范福奎。1991进南京艺术学院学习陶瓷紫砂雕塑,后师从著名高级工艺师江建翔。2011年进入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。现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、宜兴紫砂收藏委员会理事。 范占(福奎)简介 范占又名范福奎(1884—1956年),其堂兄弟范大生,又名承甫,范家制陶史悠久,前人范蠡,世人奉为陶祖。范占拜著名艺人范鼎甫为师,以制作紫砂花器为主,在紫砂界有个人独特称号,叫做【塑型大师】。因其制作作品讲究艺术的唯一性,随意塑捏,个个不同,件件出色,尤其擅长花器制作,常以五色土为点缀色泥,主题鲜明。传世作品有【梅桩】、【提梁梅桩】、【双色佛手】等。【双色佛手】现藏于南京博物馆,后人复制其作品闪耀于国内外各类大型展览活动。他创作的【云龙紫砂鼎】亦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“世界工艺博览会”获得优秀奖。 范祖德简介 范祖德(1909-1976年),范占之子,宜兴人,清末民国初年制壶名师,紫砂大家范大生堂侄,深得范家壶艺真传。技艺超群,制工不凡。尤善制作花塑器,制壶技艺超群;自然界各类植物都能有机结合到壶的造型中去,使其作品更显勃勃生机。他的制壶技艺对范家后人的影响不容小觑,对宜兴紫砂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,当代制壶名家倪顺生在建国初期就曾受过范祖德教诲。 范祖德是1954年10月建国初期宜兴紫砂工艺厂开厂时七位名师之一(裴石民、吴云根、朱可心、范祖德、施福生、范正根),他们七人在建国初期百叶凋零的情况下,组织紫砂合作社恢复生产,白手起家,招学徒,传壶艺。宜兴紫砂业能有欣欣向荣的今天,亦有其草创之功。 范盘冲简介 范盘冲乃范祖德之子,1940年生于宜兴西望村。早年随吴云根、朱可心、王寅春等大家学习制壶技艺,紫砂器型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演变,已由原来造型、色泽单一,发展成为现在的款式多变,色泽丰富。其中,多色泥料在同一作品上的运用已经成为独树一帜的技法。范盘冲多年研究此技法,克服了不同泥料由于收缩比例的不一样,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、脱落的困难,研制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制作方式...... 1955年随父范祖德进紫砂陶业合作社紫砂工艺班学习,随王寅春学艺。后经厂部安排,前后师从吴云根、朱可心学艺。 1959年3月,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朱士杰、刘汝礼率学员储立之、吴震、范盘冲等下厂(宜兴紫砂工艺厂)实习,厂方由厂长薛如友、老艺人王寅春、朱可心等陪同下交流合影。 1958年9月,在吴云根、朱可心两位老艺人推荐下,入南京艺术深造,受教于孙文林、朱士杰、刘汝礼。 并在学习期间担任南艺校办厂厂长. 1961年7月,南艺毕业时,因其品学兼优,校方挽留其留校任教,但因热爱故乡的紫砂文化,执意回到宜兴从事紫砂艺术创作,回宜兴后继续从师王寅春学习制壶技艺。 1963年,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研究所,由顾景舟任所长,在厂部和顾景舟的推荐下,范盘冲和徐汉棠、高海庚三人共同被任命为研究员,负责新品开发工作. 1965年,经厂部推荐,调至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担任器皿造型设计工作。 1979年,设计制作《紫砂宝塔台灯》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。 1982年,被国家评为“雕塑、设计”工程师。 1983年,受江苏省轻工业厅委托,参与文革后首届宜兴县紫砂工艺职称评定工作。 1989年3月,被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聘为“工艺指导”,受到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、宣传部部长陈至立亲切接见。同时被“四海艺术馆”聘为高级艺术顾问,定居上海。 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设计《汉字壶》《世博玉兰壶》期间所设计、创作的作品多次被评为国家、省、地区,一、二、三等奖,其它紫砂作品被香港、台湾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家竞相珍藏,目前回宜从事紫砂艺术创作。 范渊卿简介 ![]() 郭忠英简介 ![]() |